孩子们在听老师讲解。孔茜 摄
烈日当空也挡不住孩子们追寻先贤足迹的步伐。8月4日下午,扬州文博品牌活动“博物之曰”再次开启新单元,龙头关社区的20多位小朋友走进阮元家庙及宅第,近距离感受“芸台风雅”。
阮元,字伯元,号芸台、雷塘庵主、揅(同“研”)经老人、怡性老人。本次活动的主题“芸台风雅”中的“芸台”,便是阮元的号。毓贤街上的阮元家庙及宅第中,一花一草、一石一木都浸润着先贤遗风。
昨天下午的活动中,志愿者老师带领孩子们从家庙中的各方石刻讲起,再到文选井、隋文选楼、照壁砖雕等,每到一处都能从细微处一窥阮元生平,让孩子们对于这位三朝阁老、九省疆臣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阮元家庙内有一口文选井,在文选井边,志愿者老师向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古代的井有什么功能?”孩子们争相回答:“喝水”“洗澡”“浇花”“灭火”……老师接着问:“那你们知道井代表了什么文化意义吗?”这下,孩子们有点摸不着头脑了。志愿者老师以“背井离乡”为例说道:“井的原意就是水井的意思,引申的意思就是家乡。”
紧接着,志愿者老师又提问:“李白在《静夜思》中写的‘床前明月光’,其中的床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床吗?”看到孩子们都默不作声,老师解释道:“在古代,床有三种解释。一是井台、二为井栏、三为胡床。如果李白作诗时是在室外,怀疑月光是地上的霜,诗中的‘床’更可能是井栏。而且,井与故乡是联系在一起的,看见井而思念故乡,诗中的意思也就连贯了。”说完,老师还用手指了指一旁的文选井。
这一解释让在场孩子和家长们都恍然大悟,纷纷用笔记了下来。
活动主办方、扬州职业大学团委副书记王淼介绍:“在此次活动的策划过程中,阮元第六代孙阮锡安先生亲自为我们的志愿者老师进行了讲述,带领大家去认识阮元家庙及宅第中的一草一物。”
阮锡安表示,这类活动很有意义,希望能有更多的孩子走进阮元家庙及宅第,“更希望将来能由这些孩子来讲述阮元故事。”(扬州日报 记者 孔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