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日前,我市正式发布了《扬州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攻坚战新三年行动计划》,这是继2017年底我市发布《垃圾分类和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后又一个事关垃圾分类的纲领性文件。“新三年行动计划”将给垃圾分类工作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未来扬州的垃圾分类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还要克服哪些难题?近日,《市民论谈》邀请相关职能部门、专家代表、市民代表、志愿者代表,一起探讨垃圾分类如何更上一层楼。(扬州晚报记者 姜传刚 整理)
撤走街道沿线垃圾桶,会不会垃圾满地?
景区率先撤去沿街和小区的垃圾桶,垃圾分类工作走在了全市前面。撤桶之初,辖区悦园小区业主窦女士等居民也曾担心,很多人可能图省事,将垃圾放在小区花园或者楼道旁。现在小区撤桶有一段时间了,她担心的事不但没发生,相反现在小区环境变好了。
锦旺苑小区,是扬州实行垃圾分类工作最早的试点小区之一。小区楼下的垃圾桶撤掉了,社区是怎么让居民们同意这样做的?梅岭街道锦旺社区党委副书记黄平磊介绍,首先社区通过上门走访、微信群、小区内部的宣传栏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性;接着社区发动网格员、网格长、党员居民、志愿者等,让他们先行先试,将垃圾分类工作带进家门,传递给自己的家人和左右邻居;社区还组织向居民发放一封信,讲解垃圾分类的好处跟具体流程,征求居民对垃圾分类工作的意见。
景区将主要街道上的垃圾桶全都撤离了,会不会垃圾满地?“我们当初在撤垃圾桶的时候,确实也有这方面的顾虑,所以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首先从锦旺社区周边的六条道路开始试点。通过一段时间的试点之后,发现效果确实比较好,道路比以前整洁了,市容环境提升了。”景区环卫办副主任朱万炬介绍。
撤走垃圾桶后,如何做好与商户的“磨合”?
北门外大街饭店老板牛玉强说:“夜里做夜宵产生的垃圾放到店里面,等垃圾车明天下午过来收集,天热,垃圾放屋里味道重。垃圾桶全部取缔后,我们不方便了。”
朱万炬表示,把垃圾桶撤了,不是说没有投放设施了,沿街还是布了很多的果壳箱。对于一些商户和居民共用的垃圾点,景区环卫办在每天上午和下午两个时间段,定点把垃圾桶放在原来地方,方便商户和居民在两个时间段投放垃圾,每天上午两个小时、晚上两个小时,定时放桶、定时撤桶。
对于一些错过了时间段的商户和居民,环卫办在路上还补充了沿街巡回保洁车。朱万炬说,下一步,环卫办将对一些晚上营业的,特别是大排档、饭店,专门制定投放垃圾时间。
垃圾分类“三改四”,是否操之过急?
“新三年行动计划”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垃圾分类从“三分法”改成“四分法”。有市民质疑,扬州进行“三改四”是否为时过早?对此,景区瘦西湖街道滨湖社区党总支书记、社区主任赵继进认为,“三分法”垃圾可回收利用率不高,而“四分法”合理科学,能让垃圾变废为宝。志愿者代表彭永强认为,现在推行“四分法”的时机很好。
朱万炬认为,“三分法”向“四分法”转变,景区现在是具备这个条件的。这几年,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转运、分类处置四个环节,都已经建立了全链条的分类处置体系,“四分法”的处理体系基本建成。
“我觉得垃圾分类越来越细是一个趋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元化之后,各种物品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垃圾,所以垃圾分类的类型也增加了,这是大势所趋。”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师、博士顾亚欣认为。
居民垃圾不分类,如何处罚?
市民代表张先军认为,垃圾分类工作奖励要有,处罚也是需要的,但处罚要人性化,尽量以教育为主。
顾亚欣认为,垃圾分类处罚的时机很重要,垃圾分类在推广的前期,在大家还没有普遍形成习惯的时候,强制处罚要慎用。如果这个时候进行强制处罚,可能会引起逆反心理,要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使大家逐渐养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