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使命,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让每个孩子心里都充满阳光。在育实的校园里,“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的全员导师制活动滋润着每一位育实学子。
作为一平凡而又特别的存在,和学生共同生活的时光,除了欢乐,现实中也有焦灼存在。回归生活本源才能陪伴孩子走得更远、看见更多,才能心无旁骛的守护孩子的每一寸光阴,作为老师要学会储备内心的喜乐,这样才能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育场景中发现某些瞬间让我们看见坚持的意义,在某些细微处让我们感受到内心的静谧与悦意。为了加强交流,互学互鉴,2019级部的老师们利用级部例会的时间,积极开展“最治愈的教育瞬间”全员导师教育话题交流活动。
马璐璐老师为老师们介绍班里有这样一位孩子:学习习惯不佳、调皮,但特别喜欢上英语课。原来英语陆老师会根据这个孩子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在字词方面进行个别指导。陆老师的耐心和爱心让孩子有所感触,鼓励的力量让孩子对英语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在语文的习作中孩子也表达了了对陆老师感谢!一字一句暖人心,真心付出更可贵!这就是温暖的传递。
沈莉老师总是习惯在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中,放慢脚步,观察孩子课间、课堂以及孩子的作业情况。会多听听孩子的内心,并设法了解学生的一切,想办法开启学生心灵的天窗。沈老师会带着一颗真诚的心,走入学生中间,去询问,去了解,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心声,点燃他们心灵深处理想的火花,鼓励学生奋发向上。
陈育娴老师认为沟通是一件相互的事情,而沟通的前提是倾听。陈老师在孩子面前,会放下长者的架子;耐住性子,“蹲”下来和孩子平等地对话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她觉得作为老师要尝试理解并包容孩子的行为和情绪,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因为站在孩子的角度和高度看世界,会看到一个和大人完全不同的世界。
李晟华老师眼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个性,有与众不同之处,她会去理解;李老师眼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有优点、闪光点,她会去热情激励;李老师眼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有短处,都有缺点,她会去宽容;李老师眼中的每一个学生,都免不了会犯错误,她会去友情提醒。
崔剑秋老师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方面很有心得。他认为实施和谐教育就要用“爱心育人”。一个爱的微笑,一句爱的话语,都可能激起学生潜在的能量,有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我们应重视作为“人”的学生,和学生平等相处,以诚相待,让学生乐于接近你。只有师生平等、生生平等,才会形成和谐的班集体。
张彤老师善用“班级积分卡”的机制,一步步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她班上一个孩子因为父母离异,导致原本性格开朗的孩子变得不主动学习,张老师通过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巧用竞争机制激励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她对于孩子偶尔的犯错行为,给予理解与包容。她相信宽容,有时候比惩罚更有力量。
晏剑云老师分享了一次放完学回去的路上的见闻。那天,朱萍老师在她前面走着,突然,朱老师举起手着急地制止一个不认识的孩子,“孩子,别从那里下,危险,赶紧下来。”朱老师的这一举动感动了她。晏老师认为作为一名老师,除了教书育人,我们更要把孩子放第一位,只有真心爱孩子,才能坚守初心,做好教师本职工作。
周雪老师在平时比较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当孩子受到挫折,采用不恰当的手段发泄心中不快时,周老师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他们温暖和耐心的疏导,得到学生的信任。慢慢地,他们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甚至,当周老师生气的时候,这些孩子还会反过来劝她,不要生气,保重身体。教育中,像这样双向奔赴的治愈才更有意义。
吴化静老师当学生遇到尴尬的问题时,她会换一种方式去解决,不仅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还巧妙地解决问题。她告诉我们凡事都有两面性,有它的有利面,也有它的不利面。学生的问题行为当然也一样,虽然是反常的行为,但从另外一面看,也都有教育的意义。
此次教育交流活动见证并记录了老师们教育生活中一个又一个暖心故事与育人智慧,让在场的每位导师都受益匪浅。导师制就是一场盛大的双向奔赴,导师与学生亦师亦友,导师引领学生激发自身的内驱力,成为自己最想成为的模样。在这场奔赴中,每个人也都在见证不一样的彼此,收获到这温暖时光馈赠我们的惊喜。我们将继续乘着“全员导师制”的东风,对学生暖心陪伴,与学生牵手共进。(育实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