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提升扬州市民健康素养水平,在前期疫情防控经验基础上,针对市民健康知识与行为的薄弱环节,扬州市爱卫办、市文明办拟定了《扬州市民健康公约》,从本月22日起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市爱卫办负责人介绍,《市民健康公约》是持续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及坚持常态下疫情防控工作的一次全民倡导,也是一次全民参与的动员。广大市民如有修改意见或建议,请于6月30日前反馈至扬州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邮箱:yzawb@126.com,电话:12320。
扬州市民健康公约(征求意见稿)
除四害 防疾病 垃圾分类家园净
常通风 勤洗手 一米线外少聚集
打喷嚏 掩口鼻 戴好口罩讲礼仪
生熟分 要煮透 文明就餐用公筷
限饮酒 不吸烟 合理膳食要“三减”
不熬夜 多锻炼 身心健康常促进
解读
除四害 防疾病 垃圾分类家园净
“四害”是指蚊子、苍蝇、蟑螂和老鼠,四害作为媒介传播的疾病可不少,蚊子可以传播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登革热等疾病;苍蝇、蟑螂可以传播霍乱、痢疾、伤寒等疾病;老鼠可以传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
广大市民要从家庭环境着手、从不文明习惯改起,自己动手净化绿化美化家庭和公共空间,推进垃圾分类收集与处理,清除“四害”的栖息和孳生环境,营造美丽、干净、整洁的家园,从而降低“四害”密度,减少疾病的发生。
常通风 勤洗手 一米线外少聚集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能有效稀释室内病毒和污染物浓度。建议每日至少集中通风2次,每次30分钟以上;使用空调时,也请定时通风。用正确的方法洗手(七步洗手法)能有效地防止感染及传播疾病。特别是制备食物前、饭前便后及外出回家后等,都要及时洗手。洗手注意使用清洁的流动水和肥皂洗手,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公共场所,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可有效降低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也是社交文明的体现。请自觉遵守文明“一米线”, 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不聚集,不扎堆,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打喷嚏 掩口鼻 戴好口罩讲礼仪
新冠病毒肺炎、肺结核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麻疹等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均可随患者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随地吐痰时产生的飞沫进入空气,传播给他人。请不要随地吐痰,在咳嗽、打喷嚏时要注意遮掩口鼻。在疫情防控期间和出现感冒症状时,或在商城、超市、医院等空间密闭、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请佩戴好口罩,关爱自己、保护他人,这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也是社会文明素养的表现。
生熟分 要煮透 文明就餐用公筷
在食品加工、贮存过程中,生、熟食品要分开,尤其在处理生肉、生水产品等食品时应格外小心,避免交叉污染;切过生食品的刀具、案板不能直接再切熟食品,盛放过生食品的容器不能直接再盛放熟食品。尽量不吃生的水产品等,生食品要烧熟煮透再吃,严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公筷公勺是就餐新风尚,健康好习惯。尽量实行分餐,无法分餐时用公筷公勺夹菜盛汤,避免交叉感染。积极向亲友宣传使用公筷公勺的好处,带动更多人树立安全卫生就餐意识、养成健康文明就餐习惯。
限饮酒 不吸烟 合理膳食要“三减”
过量饮酒,会增加患肝硬化、高血压、脑卒中等疾病的风险,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饮用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吸烟损害健康,可引发癌症、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性功能勃起障碍、骨质疏松等多种疾病。吸烟不仅损害吸烟者的健康,也同时威胁着暴露于二手烟环境中非吸烟者的身心健康,请不要在公共场所吸烟。戒烟越早越好,任何时候戒烟都不晚。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保证食物多样性且比例合适,满足人体各种营养的需求。同时烹饪时通过“三减”,减盐(每人每天不超过6克)、减油(每人每天不超过25~30克)、减糖(每人每天不超过50克),来促进健康。
不熬夜 多锻炼 身心健康常促进
要注意劳逸结合、起居有常。一般成人每天要保证7~8小时睡眠,睡眠时间不足不利于健康。适宜运动,贵在坚持,应适度量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强度和运动量。健康不仅是躯体的健康,而且是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力。乐观、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将目标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等均有助于个体保持自身的心理平衡状态,有助于促进身心健康。(扬州日报记者 丁云)